<td id="5r6dy"><ruby id="5r6dy"></ruby></td><p id="5r6dy"></p>
    1. <p id="5r6dy"></p>

      <track id="5r6dy"><ruby id="5r6dy"></ruby></track>
      智能推薦
      【民族團結】火紅石榴籽,殷殷團結情
      來源: 柳城縣融媒體中心
      發布日期: 2022-04-24
      先后有2人獲得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、4個自治區模范集體和示范單位、40個市級示范單位和教育基地;2019年度柳州市民族團結進步專項績效考評,獲全市第一名……翻開柳城縣的成績單,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成績斐然。


      成績的獲得,是全縣41萬人民共同努力的結果。在這片匯聚著漢、壯、瑤、苗、侗等27個民族的熱土上,各民族和睦相處、和衷共濟、和諧發展。柳城縣圍繞“感黨恩、講團結、促發展”主題,以“三個陣地”、“五大聯盟”、“十大工程”、“百名模范”為抓手,探索出一條符合柳城實際、成效顯著的民族團結進步創建之路。


      “黨旗紅”凝聚民族團結向心力



      縣委堅定擔負起創建工作主體責任,堅持從大局上謀劃和推進創建工作,把創建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,將創建工作寫入黨委和政府工作報告,納入部門工作計劃,與脫貧攻堅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等中心工作相結合,動員全社會積極參與,整合全縣力量高位推進。


      縣統一戰線工作領導小組堅持在“大統戰”格局下動員各級黨政機關爭當表率,在履職盡責中找準創建工作結合點,推動創建工作提質擴面。建立由縣四家班子領導與部門、鄉鎮、企業聯盟,部門與部門聯盟,部門與掛鉤村屯聯盟,鄉鎮與鄉鎮聯盟,村屯與村屯聯盟的“五大聯盟”。實現民族團結聯創、區域發展聯建、精神家園聯筑、節慶活動聯辦、社會治理聯建的共創模式,構建資源共享、優勢互補、互幫互助、協同發展新格局。

      柳城縣制定《柳城縣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實施方案》,細化部門、鄉鎮的任務和職責。定期匯報,定期召開工作匯報會,研究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,推動工作有序開展。民族宗教工作經費從之前的7萬元追加到2021年的84.4萬元。


      聚人心構筑民族團結根與魂




      “覃村學堂”體驗基地、文昌小學教育基地、縣委黨校研究基地等三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題陣地,充分利用柳州市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論壇的科研成果,與廣西科技大學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基地對接,作為重要實踐承載基地,成為集教學、研究、交流、合作為一體的智庫平臺,每年接待縣內外參加學習人員達3萬多人次。


      以陣地為依托,以活動為載體,進一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。柳城縣啟動“感恩”工程、“同心”工程、“金種子”工程,建設各種同心文化載體,豐富宣傳教育形式;深入挖掘柳城各民族團結奮斗、守望相助等“一起走過”的歷史經驗,講好民族團結進步故事,教育更加鮮活、立體;實施一批節、一批舞、一批歌、一批書畫、一批刺繡、一批故事、一批主題公園、一批文化載體、一批教育基地、一批特色村寨“十大工程”,充分發揮“百村百戲”知名文化品牌作用,利用廣西百節之鄉、壯歡之鄉、彩調之鄉、書法之鄉優勢,通過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的壯歡、彩調、山歌在全縣廣為傳唱,通過舞蹈、書畫、刺繡、楹聯將民族團結進步教育融入百姓日常文化娛樂生活中。


      促發展提升民族團結“幸福感”


      柳城充分發揮柳州城市后花園優勢,千方百計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,有力推動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、共同富裕,被評為廣西科學發展進步縣。


      脫貧防貧成效顯著,實現21978貧困人口脫貧、23個貧困村脫貧摘帽,2018年以來連續三年獲得全區扶貧成效考核綜合評價好的等次。為了轉變全國唯一的仫佬族鄉——古砦仫佬族鄉貧困人口較多、基礎相對差的現狀,縣委縣政府融資30億元,對整個民族鄉進行全方位打造,目前已到位資金9億元,用實際行動和重大建設成果,兌現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,一個民族都不能少”的莊嚴承諾。


      鄉村振興開局良好,柳州市城建集團投資28億元打造的鳳山文旅小鎮正在加緊推進,沙埔產城融合示范鎮、洛崖知青文化小鎮、古砦民族風情小鎮等一批特色城鎮建設成效明顯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、鄉村風貌提升、“美麗廣西”鄉村建設等工作,成為自治區重獎的六縣(區)之一。


      【民族團結】火紅石榴籽,殷殷團結情

      來源: 柳城縣融媒體中心  |  發布日期: 2022-04-24 17:40    |  作者: 柳城縣融媒體中心
      先后有2人獲得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、4個自治區模范集體和示范單位、40個市級示范單位和教育基地;2019年度柳州市民族團結進步專項績效考評,獲全市第一名……翻開柳城縣的成績單,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成績斐然。


      成績的獲得,是全縣41萬人民共同努力的結果。在這片匯聚著漢、壯、瑤、苗、侗等27個民族的熱土上,各民族和睦相處、和衷共濟、和諧發展。柳城縣圍繞“感黨恩、講團結、促發展”主題,以“三個陣地”、“五大聯盟”、“十大工程”、“百名模范”為抓手,探索出一條符合柳城實際、成效顯著的民族團結進步創建之路。


      “黨旗紅”凝聚民族團結向心力



      縣委堅定擔負起創建工作主體責任,堅持從大局上謀劃和推進創建工作,把創建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,將創建工作寫入黨委和政府工作報告,納入部門工作計劃,與脫貧攻堅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等中心工作相結合,動員全社會積極參與,整合全縣力量高位推進。


      縣統一戰線工作領導小組堅持在“大統戰”格局下動員各級黨政機關爭當表率,在履職盡責中找準創建工作結合點,推動創建工作提質擴面。建立由縣四家班子領導與部門、鄉鎮、企業聯盟,部門與部門聯盟,部門與掛鉤村屯聯盟,鄉鎮與鄉鎮聯盟,村屯與村屯聯盟的“五大聯盟”。實現民族團結聯創、區域發展聯建、精神家園聯筑、節慶活動聯辦、社會治理聯建的共創模式,構建資源共享、優勢互補、互幫互助、協同發展新格局。

      柳城縣制定《柳城縣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實施方案》,細化部門、鄉鎮的任務和職責。定期匯報,定期召開工作匯報會,研究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,推動工作有序開展。民族宗教工作經費從之前的7萬元追加到2021年的84.4萬元。


      聚人心構筑民族團結根與魂




      “覃村學堂”體驗基地、文昌小學教育基地、縣委黨校研究基地等三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題陣地,充分利用柳州市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論壇的科研成果,與廣西科技大學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基地對接,作為重要實踐承載基地,成為集教學、研究、交流、合作為一體的智庫平臺,每年接待縣內外參加學習人員達3萬多人次。


      以陣地為依托,以活動為載體,進一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。柳城縣啟動“感恩”工程、“同心”工程、“金種子”工程,建設各種同心文化載體,豐富宣傳教育形式;深入挖掘柳城各民族團結奮斗、守望相助等“一起走過”的歷史經驗,講好民族團結進步故事,教育更加鮮活、立體;實施一批節、一批舞、一批歌、一批書畫、一批刺繡、一批故事、一批主題公園、一批文化載體、一批教育基地、一批特色村寨“十大工程”,充分發揮“百村百戲”知名文化品牌作用,利用廣西百節之鄉、壯歡之鄉、彩調之鄉、書法之鄉優勢,通過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的壯歡、彩調、山歌在全縣廣為傳唱,通過舞蹈、書畫、刺繡、楹聯將民族團結進步教育融入百姓日常文化娛樂生活中。


      促發展提升民族團結“幸福感”


      柳城充分發揮柳州城市后花園優勢,千方百計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,有力推動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、共同富裕,被評為廣西科學發展進步縣。


      脫貧防貧成效顯著,實現21978貧困人口脫貧、23個貧困村脫貧摘帽,2018年以來連續三年獲得全區扶貧成效考核綜合評價好的等次。為了轉變全國唯一的仫佬族鄉——古砦仫佬族鄉貧困人口較多、基礎相對差的現狀,縣委縣政府融資30億元,對整個民族鄉進行全方位打造,目前已到位資金9億元,用實際行動和重大建設成果,兌現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,一個民族都不能少”的莊嚴承諾。


      鄉村振興開局良好,柳州市城建集團投資28億元打造的鳳山文旅小鎮正在加緊推進,沙埔產城融合示范鎮、洛崖知青文化小鎮、古砦民族風情小鎮等一批特色城鎮建設成效明顯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、鄉村風貌提升、“美麗廣西”鄉村建設等工作,成為自治區重獎的六縣(區)之一。